返回

大秦帝国(精华版)(全5册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十一、七月流火 大帝陨落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七月二十一日夜,嬴政皇帝终于完全清醒了。

    虽然浑身疲软,皇帝的高热,却莫名其妙消散了。在皇帝挣扎着被两名侍女扶下卧榻,倚在书案前大靠枕上时,李斯进来了。李斯禀报了大臣们的会商。皇帝淡淡笑道:“不用了。朕的热寒已经告退。只要明日不再发作,后日,南下回咸阳……不折腾了。朕不信邪,朕会挺过这一关。病好了,朕再巡边。”皇帝说得如此明确,李斯也就不再提说自己先回咸阳的事了。毕竟,皇帝正在病中,若无非常之需,他当然不该离皇帝而去。如此坐得片刻,看着皇帝服下一盅汤药,李斯才稍见轻松地告辞了。

    “月亮。好亮也!”嬴政皇帝凝望着碧蓝的夜空,轻轻惊叹一声。

    “陛下,这几日天天好月亮。”赵高小心翼翼地注视着皇帝。

    “这里,是赵武灵王沙丘宫?”

    “正是。陛下,沙丘宫避暑养息之地。”

    “几曾想到,嬴政步赵武灵王后尘来也!”皇帝又长叹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陛下中途歇息,与赵武灵王不相干。”

    “你急甚?朕,不信邪。”嬴政皇帝笑了。

    赵高也连忙笑了,一只手背后摇了摇。立即,一个脆亮哭音飘了进来:“父皇,你好了吗?”随着声音,少年胡亥飞一般冲了进来扑倒在皇帝脚下。嬴政皇帝抚摩着胡亥的一头乌黑长发笑了:“你小子倒好,照样白胖光鲜。”胡亥一双大眼睛转动着,惊愕迷茫泪水一齐弥漫开来:“父皇,你手好烫也!”嬴政皇帝淡淡道:“胡亥,不许哭。眼泪,是弱者的。”“哎,不哭。”胡亥噗地笑了,“父皇多吃药,快快好,大河多好看也!”嬴政皇帝笑了:“大河,当然好了。她是华夏文明之母。胡亥啊,长城更好,大秦新政的万代雄风。父皇好了,带你去看万里长城。”“好好好,看万里长城!”胡亥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。嬴政皇帝笑道:“到了长城,你会知道,甚叫金戈铁马,甚叫英雄志士。你,会见到大哥扶苏。胡亥,长大要像扶苏大哥一样,父皇放心也……”胡亥面色涨红高声道:“父皇!胡亥一定像大哥!”嬴政皇帝高兴了:“好!胡亥有志气,父皇喜欢有志后生。”胡亥正要兴冲冲说话,赵高轻轻咳嗽了一声,胡亥站起来深深一躬道:“父皇劳累,早早歇息。胡亥明日再来,守候父皇。”说罢不待嬴政皇帝说话,胡亥转身噔噔噔去了。

    “赵高,胡亥如此听你?”皇帝目光骤然一闪。

    “禀报陛下!”赵高大骇,扑倒在地哽咽道,“陛下昏睡之时,少皇子天天哭着,守候在门外。小高子为其大孝之心所感,遂答应他,陛下见好时知会他进见。小高子深怕皇子少不更事,与他约定,由小高子决断时辰长短……陛下,小高子何敢教皇子听命啊!”

    “起来。没事便没事,哭个鸟!”皇帝笑骂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陛下,小高子快吓死了。”赵高哭丧着脸爬了起来。

    显然是赵高的自我贱称,勾起了皇帝往昔的追忆。嬴政皇帝的郁闷心绪,似乎好转了许多,叫着已经多年不叫的赵高的贱称,长吁一声道:“小高子,我今日轻松了许多。来,扶我到月亮下走走。”

    “哎。”赵高小心翼翼地答应着。

    “去找一支竹杖来。你跟着。”皇帝艰难地笑了。

    片刻之间,赵高找来了一支竹杖。嬴政皇帝觉得趁手,高兴地嘿嘿笑了,扶着竹杖一步一步挪出廊下,微风徐徐拂面,精神顿时一振,没用赵高搭手,自己走向了庭院,走向了月下的湖畔。虽是酷暑七月,下半夜也是清凉宜人。夜空碧蓝,残月高悬,被沙丘宫包进一大片的古老大陆泽,闪烁着粼粼波光;湖畔胡杨林沙沙摇曳,日间令人烦躁不堪的连绵蝉鸣停止了,天地间幽静得令人心醉。嬴政皇帝经过多日热寒交替的昏睡,对清醒之后的夏夜,倍感亲切新鲜,长长地缓慢地做了几个吐纳,一时间觉得浑身轻松起来。

    竹杖笃笃,点着湖畔砂石,嬴政皇帝的思绪汇入了无垠夜空。

    一场大病醒来,一切恍若隔世。嬴政不明白,自己为何要在不断发病之时坚持北上,先回咸阳,病好了北上不行吗?抑或,回咸阳后,再宣扶苏、蒙恬南下奉诏不行吗?目下咸阳朝局,果真有何力量能阻挡他这个皇帝立储善后吗?没有。全然自己疑神疑鬼的虚妄幻象。然则,自己为何在那时,就一定认为非北上九原不可呢?分明偏执得可笑,却一定要如此坚持,嬴政当真不明白自己了。

    目下仔细想来,只能是两个缘由:一则,自己屡次发病,神志已经没有了寻常时日的清醒权衡;一则,自己一朝看到了多年未立储君的巨大后患,精神重压之下,心思过重,一切评判都失常了。除此而外,还能如何解释?若非多日昏迷若死,清醒之后真正体察到了生命的短促珍贵,很可能自己还是深陷偏执,不能自拔。嬴政啊嬴政,你雄极一世,几曾有过如此昏乱偏狭?是的,上天给了你近三十年机会,你都没有立定储君。一朝有了垂危之象,你才警觉到帝国最高权力传承的空白是多大的危局,你才慌了,你才乱了。

    想起来,你

十一、七月流火 大帝陨落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